曾有评论说:二十岁时看《三国》,觉得曹操最牛;四十岁时,觉得孙权最棒;六十岁时,觉得还是刘备最毒,细细想来,确实有些道理。少时看三国,确实崇拜曹操:官渡之战,定鼎中原,韬略奇谋,信手拈来。挟天子令诸侯,位极人臣;兵百万将千员,霸业四海。后来一段时间,的是孙权拥趸:承父兄大业,固三江之险,赤壁、夷陵大战,杀得曹操、刘备尸横遍野,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割据江南,终成帝业;然而现在,越来越觉得,刘备是三人中起点最低,成就最高的一位:半生漂泊,居无定所,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于电光火石之间,其心愈坚,其志愈壮,终以承汉为名,荆襄为跳板,诸葛亮、法正为辅翼,关张马黄魏为爪牙,割据称帝。

雨山很庆幸,自己在三十岁时能看到这些,如果想在未来成就一些大事业,六十岁时再看到刘备的雄才大略,就太晚了。虽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艺术效果而不得不矮化蜀国首任丞相身边的所有人,但是,罗贯中依然妙笔生花,用各种曲笔、隐笔与春秋笔法告诉所有读者:其实,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他们真的,比刘备差远了。

我们就从卧龙出渊后的两场大火说起。虽然历史中,火烧新野的是刘备,不是诸葛亮,但是,老罗愿意写成诸葛亮,我们就当做是诸葛亮好了。用孔明自己的话说,博望坡、新野,两把火,烧得夏侯惇、曹仁辈肝胆俱裂,然而,一场局部战役的胜利并不能改变曹操大军势不可挡的局面,火烧博望坡后,诸葛亮开始有些想当然了,于是,他第一次劝刘备:“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我估计刘备一听,鼻子都得被气歪了:年轻人啊,不成熟就是不成熟,我在荆州一无根基,二无声望,趁以前收留自己的兄长病危,欺负幼侄,夺取荆州,漫说荆州兵马全部出动我打不过,我就是勉强夺下了荆州,我守得住吗?看在你诸葛亮比我小那么多,阅历经验都不够的份儿上,我还真得给你留面子,也不能太打消你的积极性。于是,刘备有一搭无一搭的说道:“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这其实就是明告诉你了,这种事儿不是我刘备的风格,我不会去做的。没想到,孔明并不死心,又说了一句:“今若不取,后悔何及?”我就呵呵哒了,估计这时刘备心里一万只羊驼已经飞奔而过了,大侄子,我三顾茅庐请你出山,是让你帮我的,不是让你毁我的好不啦!接着,刘备的回复就有点儿分量了:“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孔明没办法,但是也没想通,只能说了一句:“且再作商议。”第一回合结束,刘备看透了孔明的稚嫩,孔明不解刘备的愚钝。刘备知道孔明不解自己的愚钝,决心用接下来的言传身教直接给这位年轻人好好上课。并且,这里雨山要特别强调一点,孔明第一次建议刘备突袭荆州时,只是刘表病危了,荆州并没有成为曹操的领地,这点非常重要,朋友们可以仔细体会。

三国演义凤雏中是谁扮演的_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_三国演义凤雏是谁

接着,刘表病故,刘琮与蔡夫人议献荆州与曹操,关羽拿住了遣降使者宋忠,刘备得知荆州马上要归属曹操。此时,又一个好心办坏事儿了人来了,伊籍,荆州官吏,刘备曾经的救命恩人,这一次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伊籍又是给刘备报信的,而刘备告诉伊籍,你的消息过时了,荆州已经不属于刘琮了,马上要归曹操了。伊籍想都没想,直接说,干脆,玄德公把荆州拿下得了,咱用荆州兵马对抗曹操,还有胜算。刘备听了估计又要慨叹,这天下之大,怎么就没人能明白我刘备的心思呢?而且,这帮孙子不仅不明白我的心思,还都他么把我当傻子一样看待。这样的计谋用你们献吗?我要是想这么干,早几年我就把北海、徐州全都拿下了,可是,我也就不是今天的刘备了,估计早让曹操、吕布、袁术在我身上戳了多少个透明窟窿了。我刘备敢保证,我前脚夺了荆州,后脚这帮荆襄士族们就会翻墙带路把大汉丞相曹操带进城来,他们表面要投降的是曹操,实际上,都是迫不及待的想在朝廷里当皇帝的官,这一点你们难道就一点儿不明白吗?我当年不也是死皮赖脸的和皇上要了“左将军”和“大汉皇叔”两个头衔才苟延残喘到今日吗?像韩嵩、王粲、蒯越这些人,都想着在皇上身边光宗耀祖呢,怎么可能跟着我刘备混呢?幼稚啊!结果,孔明又来了:“伊籍先生之言是也。主公可从之。”尼玛!痴儿竟尚未悟啊!这是要分分钟玩儿死你主公的节奏啊。一时间,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一边流泪一边说:“吾兄临危托孤于我,今若执其子而夺其地,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这时,不仅孔明、伊籍不觉悟,一千年后,看书之人也一起犯傻。毛氏父子在看到这段文字后的批语是:“前刘表让之而不取,失一机会;今刘琮失之而不取,又失一机会。”看到这样的评语,雨山只想问,这是机会吗?这明明就是陷阱好吗?为什么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有时候,把书读傻了,真的不如不读书的好。

三国演义凤雏中是谁扮演的_三国演义凤雏是谁_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

接下来,刘备决计走樊城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诸葛亮用计再烧一把火,迟滞了曹操的行军进程。然而,此时,数以十万计跟从逃亡的老百姓成了刘备快速行军躲避曹操的一大桎梏。走到襄阳城下,刘琮不放刘备入城,说实话,我要是刘琮,我也不能开门,明摆着,开了门基本没活路,于是,魏延打抱不平,从旁杀出,要迎接刘备入城。刘备心如止水,并不领情,看都不看为自己厮杀的魏延一眼,带百姓疾走,看到这儿,雨山只能说,面对巨大的诱惑而如此坚定者,刘备太超乎常人了。接着,几千败军,几十万百姓迤逦而行,每天不过十余里,走了一个多月,才走了三百里。这中间,杂音依然不少,《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中是这样说的:忽哨马报曰:“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大家发现了吗?让刘备弃掉百姓独自逃走的是“众将”,已经没有孔明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诸葛亮到底还是“孺子可教”,他终于一点点的明白了刘备的良苦用心,也知道了刘备漂泊半生依然还有可能与群雄一争天下最宝贵的资本,不是曹操的带甲百万,列将千员;也不是孙权的励精图治,长江之险;甚至不是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奇才和关羽、张飞这样的爪牙大将,刘备拥有的,除了民心,就只有民心而已。任何时候,刘备只要失了民心,他就永远没有翻身的可能。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_三国演义凤雏是谁_三国演义凤雏中是谁扮演的

事到如今,形势已经非常明朗,除了携民扶众,以力相搏之外,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而若想脱得此难,除了尽人事,还必须听天命了。刘备心里也清楚的很,我现在死扛,机会确实非常渺茫,但是万一运气爆棚,只要过了长江,曹操的水师还不完备,就能逃出生天;相反,只要我弃民而走,我刘备多年来攒下的好名声就将毁于一旦,区区一个江陵,根本无法抵挡曹操的锋锐,早死晚死而已。更何况,只要我的名望还在,我大汉皇叔的虚名还在,曹操就是真抓住我,他也不一定就敢杀我。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_三国演义凤雏中是谁扮演的_三国演义凤雏是谁

接下来,诸葛亮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安排与筹划;张飞赵云勇冠三军,外加上天眷顾,刘备终于脱险,再一次把死棋走成了活棋。而刘备军团在这次逃亡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不是别的,正是刘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彻底教育了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并且成功的把诸葛亮变成了第二个刘备。有人说,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墙壁后面埋伏了刀斧手,倘若诸葛亮真有自取成都之意,他不会活着走出这间屋子。雨山想说,这根本就是没读懂《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任何一本书的可笑说法。诸葛亮辅佐刘备成就帝业,继而辅助刘禅死而后已,很难说君臣之间到底谁对谁的恩惠与索取更多。但是,诸葛亮临死前也一定记得并由衷感谢27年前,刘备言传身教为自己上的最生动的一课: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国演义凤雏是谁_三国演义凤雏中是谁扮演的_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

诸葛亮逝世后的五百年,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蜀相》,雨山至今读之都百感交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然而,今天,雨山想说说另外一首写诸葛亮的诗,这首诗藏在《三国演义》中,可能就是罗贯中自己写的。古代的小说作者经常根据小说情节与人物做一些诗词而假托“后人”所作,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他是罗贯中在诸葛亮《隆中对》后确定出山时写下的: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昭烈皇帝的叮咛,不是仅在白帝托孤的病榻上,恰恰,正是从“携民渡江”开始的。本篇文章就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问:这篇文章和股票有关系吗?雨山要说,有。下一篇文章,雨山和朋友们聊聊庞统。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摩尔金融与微信公众平台唯一账号:雨山投资。

公众号:阿哲项目网
站长微信:lovemeaAZ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