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晚,在上海大剧院全场掌声与欢呼中,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安娜·奈瑞贝科唱着柴可夫斯基《小夜曲》走下舞台,来到观众席高歌。她拥抱举着手机的黑衣女观众,留下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难忘一幕。
谢幕时返场表演,安娜·奈瑞贝科拥抱情不自禁站起来的观众 视频截图
10月6日、8日,安娜·奈瑞贝科首次献声上海,以钻石般的歌喉唱响俄罗斯音乐三巨匠尼古拉·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拉赫玛尼诺夫、柴可夫斯基代表作。她被誉为“继帕瓦罗蒂后最耀眼国际歌剧巨星”。2019年,英国皇家歌剧院制作的歌剧《命运之力》以高清放映形式在上海大剧院连映两场,安娜·奈瑞贝科与乔纳斯·考夫曼联袂主演,沪上观众曾在大银幕领略歌剧女王风采。
安娜·奈瑞贝科在上海大剧院
安娜·奈瑞贝科在上海大剧院
安娜·奈瑞贝科在上海大剧院
安娜·奈瑞贝科在上海大剧院
“用‘翘首以盼’形容许多人对安娜·奈瑞贝科独唱音乐会的期待之情,毫不为过。”乐评人李严欢表示,自成名以来,这位当今国际乐坛炙手可热的女高音歌唱家,走遍世界各地的舞台,却从未到访上海,这让无缘于现场聆听她演唱的乐迷难免心生遗憾,“奈瑞贝科终于来了,而且带来了一场真正意义的独唱音乐会:没有嘉宾、没有乐队上海女王,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上只有她与钢琴家二人,共同演绎多达25首的俄罗斯声乐作品。这是奈瑞贝科献给初次见面的上海乐迷的一份厚礼。”
紧随安娜·奈瑞贝科脚步,10月10日,指挥大师艾森巴赫在上海歌剧院开启彩排,准备在申城地标迎来艺术节节日乐团户外交响音乐会演出首秀。作为今年艺术节的开幕演出之一,10月14日,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大型户外交响音乐会”将在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奏响新声。此次演出不仅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的全球首秀,也是上海展览中心这座历史积淀与现代魅力相结合的城市地标建筑,首次将户外喷水池广场作为户外演出空间对公众开放。
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
演出海报
艾森巴赫执棒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安吉拉·乔治乌、小提琴演奏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演绎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波罗乃兹舞曲》、拉威尔《达芙妮与克罗埃》等古典音乐佳作,同时也有《晴朗的一天》《某一夜在海的深处》等咏叹调,为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添上浓墨重彩的又一个“第一次”。
10月19日至21日,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将携芭蕾舞剧《人们总是自我想象》《七段希腊人的舞蹈》亮相上海文化广场,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带来又一个“首演首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欧建平与上海观众分享,“观看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最错过不起的,已不再是我以往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三长一小一个高,二十公分顶重要,开绷直立爹妈给,轻高快稳师父教’,因为这四句欣赏古典芭蕾的审美标准早已渗透在全体舞者的一招一式中,好的现代芭蕾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生命激情与前行动力。”
《人们总是自我想象》
《人们总是自我想象》
《人们总是自我想象》由舞团艺术总监吉尔·罗曼根据先锋派音乐家约翰·佐恩音乐进行编排创作。约翰·佐恩作品独树一帜、风格大胆且自由。吉尔·罗曼深深沉浸在这位音乐家在1990年至2017年所创作的音乐宇宙中,他提出希望基于约翰·佐恩音乐创作舞剧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另一部参演剧目《七段希腊人的舞蹈》被誉为舞团最成功、最有希腊风格的作品,以20世纪希腊作曲家米基斯·西奥多拉基斯音乐为基础,再现舞团创始人、传奇编舞家莫里斯·贝嘉的希腊风格舞蹈。莫里斯·贝嘉在寻求希腊舞蹈精髓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希腊“舞步”借鉴,避免使用广为人知、外化的民俗表达。《七段希腊人的舞蹈》中,舞者穿着稀松平常的练舞服上海女王,跳着像巴赫“赋格曲”般的舞蹈,追求内在的灵魂重建。这一别出心裁的创作理念,反而令舞蹈“希腊感”更强烈、更鲜明。
《七段希腊人的舞蹈》
《七段希腊人的舞蹈》
项目主办方之一、久事文传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一优质文化艺术交流平台,让广大艺术爱好者共享世界文艺精粹,让更多优秀剧目、海内外知名艺术家及演艺团体被上海观众熟知,共同感受亚洲演艺之都的独特魅力。
演出海报
栏目主编:施晨露 图片来源:安娜•奈瑞贝科演出均祖忠人摄
公众号:阿哲项目网
站长微信:lovemea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