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2月,在“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要求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这是总书记对贵州下一步发展赋予的新的重大使命,为我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提供了根本遵循。
春风骀荡,万物萌生。全省上下牢记殷切嘱托,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探索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多彩贵州网推出【开新局】系列报道,从典型事例入手,从微观个体切入,讲述贵州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上的新实践、新奋斗。
记者 杨婧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3月25日,记者在榕江县阳光女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里,看到三五成群的村民们正忙着栽种茄子、辣椒、苦瓜等蔬菜幼苗。
“最近天气不错,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早点把菜苗种好,希望今年能有个丰收年。”该合作社负责人杨求仙说。
据了解,该合作社是由榕江县古州镇月寨村五组和七组56名留守妇女组建成立的村集体合作社。
问及发展产业的初衷,杨求仙打开了话匣子:“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当地群众主要靠种植水稻等传统作物生活,加之每家田地分散,经济效益低。所以我就想着发展产业榕江县人民政府网,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土地,为自己增加一份收入,也可以带动村民致富。”
但随着收入提高,分红产生的纠纷也多了起来。
“我们没读过书,没有啥文化,记录流水也不规范,经常是今天卖多少就分多少,有时候分完钱了才想起来,忘了减去花过的钱,弄成了一笔糊涂账。”杨求仙说。
阳光女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遇到的难题并非个例。长期以来,不会记账、记糊涂账成了制约榕江县600余家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
村民们在地里栽种蔬菜
为改变这一现状,去年以来,榕江县聚焦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发挥党委政府保障作用,引导农村信用联合社(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互助共建,创新“社社(行)联建”机制,打破微观经济单元壁垒,推动要素有效流动,助推农村产业发展。
聚焦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选择不科学”和“财务管理不规范”两大核心难题精准发力,着力破解制约合作社发展运营瓶颈,由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指导员”和“产业指导员”。
“这不仅能指导合作社的产业发展、建立财务制度、规范收支记账,还能更方便地为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榕江县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杨胜涛介绍说。
“把账记好了,遇到别人有意见,把账本摊开,就不容易产生矛盾了。”在农信社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阳光合作社选派社员石莉成为了合作社的“财务专员”。她起初连大写数字都不会,如今能清楚记录收支情况。
在“财务指导员”的帮助下,合作社“不知道怎么记账”“不知怎么填写支票”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截至目前,榕江已有278家合作社明确了财务人员、建立了财务制度、规范了账本和资金记账。
“通过联建,我们合作社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路子。目前,社员已发展到65户261人,每户每月可实现4000元的纯收入,而且还能就近照顾家里面的老人和孩子,日子过起还是要得。”杨求仙说。
“感谢政府和信用社,‘社社联建’让我们规范了账务、推动产业兴旺。今年,我有信心带着村民把百香果产业做大做强。”村民黎应松说。
资料图:黎应松查看百香果生长情况
黎应松是榕江县古州镇高文村惠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高文村党支部书记。
高文村位于榕江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15公里,属一般贫困村。2016年,在村支“两委”的带动下,高文村成立了惠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小香葱种植。2017年,高文村成功出列,贫困人口从189户920人减至16户44人。
“去年受疫情影响,合作社原本发展的400亩小香葱销不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30吨香葱烂在地里。”黎应松说。
这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可是转型做什么?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榕江县政府派来了“产业指导员”赵宇。他经过实地走访和市场分析,建议高文村发展百香果产业。
海拔700米以上的高文村,长期以来都以小香葱种植为主,能不能种百香果,黎应松心里也没底。
随后,赵宇立即联系了县百香果工作专班,请专家到村实地考察分析,最后的答复是:可以种。
时间不等人,黎应松和村支“两委”一起入户动员群众,通过群众会、坝坝会向他们讲解产业规划、市场前景,最终,村民答应跟着一起干。
通过3个月的努力榕江县人民政府网,高文村发展种植了1530亩百香果。
去年10月,百香果陆续迎来采收,基地单日采收量最多的一天超过20000斤。“市场价是15元一斤,没想到第一年种,收成就这么好,今年又扩大规模种植了600亩,看来这个产业是选对了。”黎应松说。
不仅如此,百香果基地每天还吸纳了60余名村民务工。
村民黎昌发每天的工作是除草、施肥、剪枝等,每月有4000元的收入。
村民们在百香果基地里除草、剪枝
“我家媳妇也在基地里面务工,她的收入算起来也有3000多元一个月,还可以照管到家里。”黎昌发说。
据了解,自开展“社社(行)联建”以来,在“产业指导员”的帮助下,榕江县74.26%的合作社投身县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劳务就业累计70426人次、实现增收8451.12万元,解决贫困户1.49万户就业,户均增收7316元。
“目前,榕江县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炼、总结、完善,探索出一条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三社联建’,即农信社、合作社、供销社联建。”杨胜涛说,我们将着力解决合作社产业发展、财务管理、农资采购成本高及销售渠道狭窄问题,使合作社实现“产业科学、信用优良、运转健康”的工作目标,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审:曹轶
二审:彭奇伟
三审:李蓓
公众号:阿哲项目网
站长微信:lovemea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