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月浩雪
这是蜜蜜家的新故事《嫡女》嫡妻不好惹,这是一个养成型的故事,欢迎宝宝们和我一起陪着女主一点点成长。
错过前面精彩内容的点这里:
(上下滑动点蓝色字体选集阅读)
第151集:
第150集:
第149集:
第148集:
第148集:
第147集:
第146集:
第145集:
第144集:
第143集:
第142集:
第142集:
第141集:
第140集:
第139集:
第138集:
第137集:
第136集:
第136集:
第135集:
第134集:
第133集:
第132集:
第131集:
第130集:
第130集:
第129集:
第128集:
第127集:
第126集:
第125集:
第124集:
第124集:
第123集:
第122集:
第121集:
第120集:
第119集:
第118集:
第118集:
第117集:
第116集:
第115集:
第114集:
第113集:
第112集:
第112集:
第111集:
第110集:
第109集:
第108集:
第107集:
第106集:
第106集:
第105集:
第104集:
第103集:
第102集:
第101集:
第100集:
第100集:
第99集:
第98集:
第97集:
第96集:
第95集:
第94集:
第94集:
第93集:
第92集:
第91集:
第90集:
第89集:
第88集:
第88集:
第87集:
第86集:
第85集:
第84集:
第83集:
第82集:
第82集:
第81集:
第80集:
第79集:
第78集:
第77集:
第76集:
第76集:
第75集:
第74集:
第73集:
第72集:
第71集:
第70集:
第70集:
第69集:
第68集:
第67集:
第66集:
第65集:
第64集:
第64集:
第63集:
第62集:
第61集:
第60集::
第59集:
第58集:
第57集:
第57集:
第56集:
第55集:
第54集:
第53集:
第52集:
第51集:
第51集:
第50集:
第49集:
第48集:
第47集:
第46集:
第45集:
第45集:
第44集:
第43集:
第42集:
第41集:
第40集:
第39集:
第39集:
第38集:
第37集:
第36集:
第35集:
第34集:
第33集:
第33集:
第32集:
第31集:
第30集:
第29集:
第28集:
第27集:
第27集:
第26集:
第25集:
第24集:
第23集:
第22集:
第21集:
第21集:
第20集:
第19集:
第18集:
第17集:
第16集:
第15集:
第14集:
第13集:
第12集:
第11集:
第10集:
第9集:
第8集:
第7集:
第6集:
第5集:
第4集:
第3集:
第2集:
第1集:
Part
接上集
而且玉熙对自己的眼光还是有自信的,洪太医不仅是个有医德的人,不会拿人的性命开玩笑的,他还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嫡妻不好惹,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紫堇不大放心,不过玉熙没发话,她也不敢私自动手。要不然,后果很严重的。上次在慈幼院严重失职,事后被杨师傅逮着念叨了一个月,她在没得到玉熙的吩咐之前,再不敢轻举妄动了。
Part
第一百五十二集
当天晚上,云擎就探得了消息,知道杜文书建议皇帝诛杀玉熙。云擎听完就想杀了杜文书,不过在动手之前他将这件事跟玉熙说了:“玉熙,杜文书这人,不能留了。”
玉熙一早就觉得杜文书是个后患,果然如她所担心的那样:“和瑞,现在不宜动杜文书。”
见云擎满脸的不解,玉熙说道:“陶宏昌故意泄露这个消息给我们,肯定不怀好意。”这种事属于机密,现在却透露给他们知道,陶宏昌这是想要杜文书死。在不知道陶宏昌到底打的什么算盘之前,不能动杜文书。
云擎皱着眉头说道:“皇帝用的这都是什么人?”杜文书跟陶宏昌都是皇帝的人,可这些所谓的自己人却互掐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若是斗得过于相跟宋国舅,那才是稀罕事了。
玉熙说道:“朝廷是靠不住的,得靠自己。”如今都五月了,朝廷才拨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过来,除了发军饷外所剩无几了。
说起银子,云擎问道:“已经买了六十多万石粮食,要是再买粮食恐有不妥。”储备那么多粮食,皇帝肯定会多想。云擎虽然受了玉熙的影响想谋得陕甘总督一职,主要是为榆城的十万将士,也想积攒资本将北掳人杀个干净。
玉熙轻笑道:“你手握十万大军的兵权,不管我们做什么皇帝都会被忌惮的。除非你将兵权交出去,那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云擎脸色很难看,他虽然没有叛逆之心,但也不是蠢人。兵权交出之日,也是他们全家灭顶之时。
玉熙柔声说道:“只要我们坐得端行得正,他们要顾忌就让他们顾忌去吧!”说完,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下。
玉熙觉得粮食还是需要买,但可以不买去年那么多。也是玉熙上辈子挨过饿,她就觉得只有存了粮有了保障,心里才踏实
云擎考虑了一下,点头答应了:“那就少购置一些。”
玉熙的意思是这回粮食可以少买一些,但应该购置豆类跟海味,大批量地购置。
云擎不大明白,说道:“为什么一定要多购置豆类跟海味?有什么讲究?”这海味得去沿海之地采购,太远了。
玉熙说道:“我前不久听许武说起军营中的事,说是军中有不少将士骨关节会疼痛,还有不少得大脖子病的。”
见云擎点头,玉熙才继续说道:“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跟海味或者肉类跟奶制品,将士就不会得这两种病了。”提供大批量的水果跟肉类,这个不大现实,成本太高了,但蔬菜跟那些便宜的海味,还是可以有的。
云擎一脸惊喜,说道:“吃这些东西真的能缓解败血症跟大脖子病?”败血症跟大脖子病,发病率特别的高。当然,也是因为比例太高,玉熙也才会知道。
玉熙点了下头,说道:“我已经问过洪太医,他也赞同我的观点,说多吃瓜果蔬菜跟海味等可以避免得败血症跟大脖子病。”
云擎说道:“那以后得多供应蔬菜给他们吃,至于肉类……”多供应肉类这个不大现实,不过可以都供应奶制品。
玉熙看着云擎激动不已的样子,笑了下,平日那么冷清的人难得有这么情绪外露的时候。玉熙说道:“不着急,一步一步来。只要有心,会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云擎说道:“那我平日也多吃瓜果蔬菜。”云擎是无肉不欢的主,平日不大吃瓜果蔬菜。
玉熙笑了一下,说道:“你知道就好,要不然枣枣长大以后学你也只吃肉不吃蔬菜瓜果,那我可就头疼了。”枣枣像足了云擎,不仅模样像,饮食也像,也是个无肉不欢的主。
云擎笑着说道:“以后不再挑食了。”知道败血症跟大脖子病是因为饮食不当造成的,他哪里还敢只吃肉。
玉熙转回了刚才的话:“将我们打探到的消息让杜文书知道,看看他有什么反应?”一方面是给杜文书一个警告,让他老实一些;另外一方面也是想让杜文书跟陶宏昌互掐。
云擎最讨厌算计来算计去,不过身处这个位置,有些算计又避免不了,好在有玉熙帮他出谋划策:“成。”
此时,在辽东发生了一件大事,元帅童春林被刺身亡。这事传回京城,引起轩然大波。宋国舅更是叫嚣着要彻查,童春林是他的人,现在死了对他的打击是最大的。
皇帝也是忧心忡忡,童春林死了,辽东没有掌舵人,万一东胡人趁机攻破桐城,挥军南下,京城就危险了。
有时候,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在童春林被杀的消息传回来的第四日,就传来了桐城告急的消息。
皇帝召集文武大臣商议这件事:“不知道众位爱卿觉得该派谁去辽东?”这个人不仅要擅打仗,还要能掌控得辽东军。
这个时候,蒋侯爷站出来请战。除了蒋侯爷,还有几个老将跟年轻的将领站出来请战。
皇帝在心里衡量了一下,最后点了蒋侯爷,让他即刻赶往辽东去抗击东胡人。
玉辰得了这个消息,心惊不已。等接到蒋府的请帖,立即前往蒋府。见到蒋侯爷,说道:“不说东胡人已经兵临城下,就说刺杀童元帅的幕后凶手也没查出来,舅舅去辽东太危险了。”
蒋侯爷苦笑道:“辽东的局势我很清楚,可我若是不站出来,皇上也会点我的。”皇帝没有太多可用的人,而他正好是一个。
除了刚才说的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想赌一把。输了不过是他一条命,反正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儿子也能顶立门户了,就算战死沙场也没什么遗憾的。若是赢了,也有跟于家跟宋家抗衡的资本了。
玉辰也知道皇帝都已经钦点了蒋侯爷,肯定不可能再推脱了:“舅舅,那你一定要小心。”玉辰心里有些黯然,舅舅平日那般疼她,关键时刻却什么都帮不了,她觉得很惭愧。
蒋侯爷说道:“我去了辽东,府邸里的事得需要你多看顾一下。”蒋世子也是个有能力的,但敬王的权势更大,朝堂上的事还是需要多倚仗敬王。这也是蒋侯爷让玉辰过来的真正原因。
玉辰点头道:“舅舅,你放心,若是有什么事我会通知大表哥。”
其他人不知道刺杀童春林的幕后凶手是谁,韩建明却猜了个八九:“童春林之死肯定是燕无双下的手。”
童春林当年背叛了燕元帅,又将在辽东的燕家人赶尽杀绝,可以说,童春林是燕无双不共戴天的仇人。燕无双肯定早就想杀了他,只是一直都寻不到机会了。
只是他虽然确定这事是燕无双的手笔,但他没有确切的证据。而且他早知道燕无双没死一只藏匿在暗处,却一直都没告诉皇帝,现在说出去肯定会招惹皇帝的猜忌。
赵先生想得却有些远,说道:“童春林是辽东元帅,燕无双是怎么杀的他呢?”童春林是大元帅,府邸里戒备森严,身边也是大批的护卫保护着,想杀他真不是一般的难。
韩建明说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燕无双准备了十多年,这次应该是觉得时机到了。”若是其他人想要杀童春林,可能还有难度,但燕无双却是个例外。
辽东很多人都受过燕元帅的恩惠,这也是燕无双能在童春林追杀下他还能活下来的根本原因。而燕无双在辽东有这样的底蕴,加上他自己经营十多年,能刺杀童春林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
赵先生说道:“我总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国公爷,你说这事会不会跟于家有关系?”燕无双本事再大,也不可能隐藏得这般深,除非是有人相助。而京城能跟宋家抗衡的,只有于家。
韩建明仔细想了一下,说道:“若真如你猜测,童春林被刺杀这事可就值得深思了。”燕无双想要报仇,跟于家合作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于家为什么帮助燕无双,这就值得深思了。
想到这里,韩建明说道:“这事必须跟皇上禀报。”不是韩建明忠君为国,而是皇帝知道以后局势会更混乱,而他正好浑水摸鱼。
雕刻着山河日夜的三足掐丝珐琅熏炉子里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香味让人闻了神清气爽。
皇帝听了韩建明的话,面色一冷,问道:“你是说刺杀童春林的可能是燕无双?”燕家的人不是都死绝了,为什么燕无双还活着?想起当年做下的事,皇帝心头一阵烦躁,若燕无双真的没死,他肯定是会来报仇的。
韩建明说道:“臣只是怀疑,并不敢确认。”
韩建明虽然已决定将这个消息告诉皇帝,但在来之前也考虑了很久。因为必须将事情圆得滴水不漏,这样就不怕皇帝刨根问底。为此,他也费了很多精神。
皇帝不听韩建业一堆的废话,直接问道:“有几成把握?”这事可不是小事,若燕无双真没死,他就有大麻烦了。
韩建明觉得自己之前的担心完全多余,燕家的事对皇帝的影响超过了他的想象。韩建明说道:“六成。”其实有九成,只是九成这个概率太高了,会惹得皇帝怀疑,六成不多不少刚刚好。
皇帝没跳过这个话题,问道:“爱卿到年底就出孝了,对吧?”这种事想要圆的滴水不漏是不可能的,皇帝也不是傻子,只是他对于韩建明所图心中有数。虽然他对于韩建明的隐瞒不舒坦,只是有些事,也不宜深究。
韩建明恭敬地说道:“回皇上,到明年一月中旬出孝。”若是皇帝能夺情现在也可以出仕,所以,能不能现在出仕取决于皇帝。
皇帝没任何表示,只是让韩建明下去了。他自己在御书房呆了小半刻钟,然后召来了黑龙卫去彻查这件事。
黑龙卫只听皇帝的命令行事,只是它一直隐匿在暗处,专门替皇帝处理一些面上不好处理的事。知道它的人都很少。当然,于相跟宋国舅肯定是知道的。
考虑了一下,皇帝让人召来了宋国舅,将这件事告诉了宋国舅,说道:“舅舅,若燕无双没死,必然会有大祸。”
宋国舅脸色也很难看,说道:“皇上,韩国公的话未必可信。”
其实宋国舅心里清楚,韩建明肯定是有把握才会说这件事。毕竟这不是小事,不可能跟皇帝信口雌黄。不过想着燕无双连童春林都能杀,他也有些胆寒。一个云擎就够棘手的,再加上一个燕无双,宋家的未来堪忧。
皇帝是相信韩建明的话,因为没骗他的必要。皇帝说道:“舅舅,若是燕无双真的还活着,必须将他除掉。”燕无双连童春林都能杀,足以证明他所拥有的势力。一旦辽东落在燕无双的手中,必定天下大乱。到时候他的皇位不保,宋家肯定也没太平日子过了。
宋国舅说道:“皇上,臣想亲自前往辽东料理这件事。”
宋国舅的手腕能力不逊色于相,要不然就算是宋贵妃得宠,也不可能拥有可以跟于相抗衡的势力。不过他是借助宋贵妃得的权势,被读书人所不齿,加上他本身野心勃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名声很糟糕。
皇帝在心里权衡得失,最后还是摇头说道:“若童元帅这事的幕后主使真是燕无双,舅舅去辽东非常凶险。还是另外派可靠的人前往。”
虽然皇帝一直打压宋怀瑾,还想从他手头夺权,可宋国舅现在不能出事。若是宋国舅出事了就再没人能跟于相抗衡了。万一于相想要造反逼宫,废了他扶持太子上位,于相就是辅政大臣,那他也束手无策了。说不准过些年,大周朝的天下就得改姓于了。
宋国舅坚持要去,他的坚持也是事出有因,说道:“皇上,兹事体大,臣不得不亲自去一趟。”
顿了一下,宋国舅说道:“皇上,臣怀疑燕无双知道当年的事,甚至还握有证据。”
皇帝立即脸色大变,可以说这件事是他一辈子洗刷不掉的耻辱。若是燕无双真的握有他叛国的证据,一旦公布出去他的皇位定然不保了:“既然舅舅决定了,那一定要多带些武功高强的护卫。”
对于皇帝突然让宋国舅前往桐城彻查童元帅刺杀事件,于家的人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于家大老爷说道:“爹,辽东如今乱的很,宋国舅这个时候去辽东,会是什么原因?”
于相问过了皇帝这日见过的人员,听完以后说道:“问题出在韩国公身上。”韩建明前脚进宫见皇帝,后脚皇帝就召见了宋国舅,所以这事的肯定跟韩建明有关。
从玉熙这件事上,韩建明已经看透了于家人,这回既然已经决定投靠了皇帝,自然不会再左摇右摆了。看到于家人送来的请帖,韩建明说道;“推了。”见了于家的人,皇帝肯定要多想了。
赵先生有些担心,说道:“国公爷,这样会得罪于家的。”现在得罪于家,并不是明智之举。宋国舅就要出京,若是宋国舅有个三长两短,于相可就只手遮天。
韩建明摇头说道:“这事我心头有数,你不用再劝了。”宋家的人靠不住,于家的人也一样靠不住。至于皇帝,也是个靠不住的。而唯一能靠得住的是玉熙。
若说之前他猜测不到玉熙想要做什么,那在陈禹被刺成重伤,剿匪的差事重新落到纪玄身上,他就看出了一点门道。玉熙当日杀曹德,目的怕就是整个西北。因为只有将西北这潭水搅浑了,才有可能达到她的目的。相比之下,这丫头可比他想得远。
想到这里韩建明立即着手写了封信,写完以后又取了火折子将它烧掉,看着纸张化为灰烬,自言自语道:“不宜操之过急。”现在派人去西北太扎眼,过一段时间去正正好。
对于韩建明的不合作,于家大老爷非常恼火,他觉得韩建明就是过河拆桥的人。
于相倒不生气,韩建明不见他儿子只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宋国舅去辽东的事确实跟他有关系。或者更确切地说,他提供了什么线索:“怕是韩国公知道了刺杀童元帅的幕后主使是谁了。”而且这个幕后主使肯定跟宋家有莫大的关系,才能劳动宋国舅亲自前往。
于大老爷说道:“我们早就知道辽东有一股庞大的势力,只是到现在还没查到这股势力背后人的身份。韩国公是怎么知道这人的身份?”这实在是很让人费解的事。于家的权势,可不是韩国公比拟得了的。
于相没纠结这件事,说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年世家,有底牌不奇怪。”虽然国公府看着没落了,但底蕴却很厚。要不然也教导不了韩氏这么厉害的女子出来。
说起韩氏,于大老爷又有话说了:“爹,若韩氏真如你所说的那般厉害,那这次陶宏昌肯定是无功而返了。”他爹的眼光,于大老爷还是信得过的。既然韩氏那般厉害,肯定不会愿意回京。
于相看问题看得深远,当即皱着眉头说道:“辽东出事,西北就顾不上了。”至少在辽东的事情没解决之前,皇帝是不可能再顾得上西北了。可这段时间西北会发生什么变故,谁也不能预测。
只可惜,于相虽然门生故吏满天下,在西北却没握有兵权的门人。
于大老爷说道:“爹,将你的顾虑跟皇上说吧!”
于相摇头说道:“这件事,我不宜开口。”一旦他开口,皇帝只会怀疑他别有用心,反而会将问题弄得更复杂了。
于大老爷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说道:“只要云擎没钱,他就是有这个心思也没那个财力。”想要造反,也是需要成本的。吃穿都成问题,想造反也是有心无力。
于相摇头说道:“这个更不妥当了。”不给粮草军饷,岂不是变相地逼迫他们造反。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于大老爷没辙了。
韩建明原本是打算过段时间再给玉熙送信,却没想到玉辰派人来说她要送东西到榆城,问国公府的人是否也有东西要送?若有的话,到时候一起送过去。
得了这个消息,韩建明自言自语道:“这可真是瞌睡送来了枕头。”借此机会送信过去,也不引人注意了。
秋氏知道玉辰要送礼物到榆城,很是高兴地去库房挑选了十二个大箱子的东西。在李妈妈的劝说下,十二个箱子精简到十个箱子。
卢秀原本准备了两个箱子,看到秋氏准备了十个大箱子,只能两箱子的东西塞成一个箱子了。丈夫都离家快一年了,想得很。可惜婆婆又不愿意让她去榆城,想想就心酸。
韩建明到了长乐院,看到那十二个箱子,其中有一个大箱子是叶氏送的。当即说道:“十个箱子太多了,除了一些贵重的药材外等西北所没有的东西,其他的都不要送。”
秋氏说道:“不是说剿灭了不少的盗匪吗?东西送多一些也无妨。”反正路上太平,东西多也无非是晚些到了。
韩建明满头黑线地说道:“娘,那都是官方的说法。”官府就知道粉碎太平,哪里会让他们知道确切的消息。这是糊弄普通百姓能糊弄到,没想到他娘也相信。
秋氏没办法,又挑拣了,最后她的十个箱子精简为六个箱子:“不能再减了。”药材补品就占了四箱,还有一箱子是枣枣的,另外一些是平日用得上的。
韩建明无奈地摇头说道:“那等会再给玉辰送去吧!”他还有事找秋氏商议,等事情商议好了,再送东西送到敬王府去。
韩建明随着秋氏进里屋,让婆子丫鬟全都下去,跟秋氏说他要将卢秀送往榆城。
秋氏说道:“你已经想到妥善的法子了?”这事她已经同意了,只是想着出师无名,怕引人怀疑,所以才一直没动静。之前就不说了,就现在皇帝下圣旨要将三品以上的武官的家眷接回京,卢氏要去榆城就太打眼了。
韩建明点头说道:“我写封信给玉熙,让建业装成受重伤,到时候让卢氏带了孩子去西北看望。”等到了榆城,就是云擎跟玉熙的天下,倒不用再担心了。
秋氏手里的佛珠转动得很快,过了半响,才开口问道:“局势已经这般凶险了吗?”
韩建明点头,说道:“燕元帅的小儿子燕无双还没有死,这次辽东元帅童春林就是被他刺杀的。娘,燕无双是一个极度聪明的,蛰伏了十多年,这次既然出手,肯定会掀起大风浪来的。”
秋氏非常惊讶,说道:“不是说燕家的人都死绝了吗?”宋家的人连云擎都不放过,岂会放过燕家的人。
韩建明摇头说道:“燕无双活了下来,而且一直藏在辽东。”不得不说,燕无双也是人才,在那么艰险的环境不仅活下来,还组建了一股庞大的势力。
秋氏想起之前的传闻,问道:“燕元帅的死与桐城被破,真的都跟宋家人有关系吗?”
韩建明沉默了一下,说道:“是宋家人勾结东胡人所为,这件事皇上也有份的。”
秋氏惊得从凳子上站了起来,说道:“你说什么?宋家人勾结东胡人皇上也参与其中?”
见韩建明点头,秋氏一下又坐回了凳子上,说道:“这些人,都该下十八层地狱。”当年桐城的事,造成十多万人死伤。背负了这么多的孽账,十八层地狱都是便宜他们了。
韩建明说道:“娘,我的信已经被监视了,所以这事得由你跟玉熙说最合适不过了。”韩建明怕燕无双为了仇恨勾结东胡人,到时候再带兵攻入京城。到那时候,他肯定是要杀死皇帝跟宋家人,皇帝一死京城肯定会乱。
当然,这是韩建明做的最坏的打算。
秋氏深出一口气,说道:“好,我这就写。”榆城至少有十万大军,比京城安全。
东西第二天上午送到敬王府,是叶氏亲自送过去的。叶氏跟玉辰说道:“婆婆原本准备了十多个箱子,国公爷说路途遥远,东西太多不方便,这才精简到这几个箱子。”
玉辰笑着说道:“如今西北比较太平,东西多一些也无妨,我也给玉熙还有枣枣准备了十多箱子的东西。”之前也是考虑到这一路上不太平,所以她才没送东西到西北去,只送了一些轻便好携带的礼。
叶氏听到玉辰那般熟稔地叫着枣枣的小名,心里有些异样,不过面上却不显:“娘一直念叨着说枣枣都快一岁了她还没见过呢!”顿了一下叶氏又笑了起来,说道:“三妹是不知道,娘听闻说四妹夫长得人高马大威武粗壮,所以知道枣枣长得像四妹夫时,忧心不已。”不管是什么,多了就不贵重了。秋氏孙子孙女很多,但外孙女现在就枣枣一个,又没见过,所以经常念叨着。
玉辰听了也笑起来了,说道:“大伯母多担心了。这女大十八变,长大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看的。不过我看玉熙在信里说,枣枣那小丫头非常好动,皮得很。”
叶氏莞尔,说道:“不止呢,听说腿脚还很有力,才一岁的孩子,身上被她蹬一下还疼得厉害。”
姑嫂两人说了小半天的话,快到中午饭叶氏才告辞回去。出了敬王府,叶氏身边的丫鬟阿灵忍不住说道:“没想到三姑奶奶跟四姑奶奶关系还是那般好。”
叶氏并不意外,说道:“十多年朝夕相处出来的情份,就算嫁人了也不会消散。”玉熙虽然跟三房闹翻了,但又没跟玉辰闹翻。而且玉辰现在是敬王妃,保持友好的关系总是有利无害。
玉辰看着屋子里的六个大箱子,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玉熙这两年频繁地跟秋氏通信,还经常送了礼到京城,可却没一封信也没一盒礼送到金鱼胡同。玉熙这是真的要跟三房断绝关系的态度了。
桂嬷嬷一直都知道玉辰的心事,只是这种事,她也不好插嘴。当即转移了话题,说道:“娘娘,到一月就出孝了。五姑娘的婚事,到时候还是需要大房的人帮着张罗。”
文氏是个不中用的,现在就只知道养着她的宝贝儿子,如今三房是玉容在当家。可玉容一个姑娘家再能干也不能张罗自己的婚事。所以这事最后还得劳烦大房的人。当然,秋氏是肯定请不动的,但可以请叶氏相帮。
玉辰说道:“这事得跟爹商议过才成。”就算要请大嫂出面帮忙,也得她爹跟大堂哥说才成。她一个出嫁女去说,大堂哥跟大嫂就算碍于她的情面答应,心里也会不高兴。
桂嬷嬷说道:“等出了孝,老太爷就要出仕了。”敬王如今权势这般大,老太爷出仕肯定是要靠敬王了。
玉辰蹙了下眉头,说道:“等寻个机会我会跟王爷说的。”这事得早做打算,要不然时间太赶,没好的缺了。
未完待续
// 蜜蜜碎碎念//
周四:晴。
今天午休的时候竟然出了一身的汗,这奇奇怪怪的温度。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公众号:阿哲项目网
站长微信:lovemea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