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就是这条支路,把我绕迷糊了
这条由方石块铺成的小路,叫福山支路。过去听说过支行、支队,没想到还有支路。
就是在这条路上,曾经居住过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无论史书怎么写都绕不开的与他有关的历史。
青岛的文保碑是我见过的最漂亮样式
这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康有为。
康有为,世称南海先生,新儒学宗师、戊戌变法领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近现代文化先驱。
康圣人的故居非常漂亮
康有为的故居天游园,一座具有欧洲田园风格的德式建筑。
此楼始建于1899年,原为德国总督副官弗莱海尔·利利恩可龙的宅第。1923年夏,康有为出资一千大洋从胶澳商埠督办官署手中买下了这座花园别墅,题名“天游园”。
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在此过世。
只可惜康有为在这儿没住上几年
该建筑红瓦坡顶,黄色水刷墙结合红砖清水墙,局部以花岗石包镶,门窗多为券式,建筑面积为1219平方米。
2000年,康有为故居全面修复,设为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
康圣人的弟子中有一些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楼顶匾额“康有为故居”五字由康门弟子、中国现代书画家刘海粟在90岁时题写。
康有为的坐像
故居内的康有为塑像。
康有为的画像
康有为画像,作者大昘,题字者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主要作家之一的端木蕻良。
大同一梦君先觉。这样的评价与康有为的作为还是很贴切的。
康有为在上海
一幅被我忘记了出处的照片,中立者是康有为。从匾额上的“延香堂”三字,可以认定这张照片拍于康有为在上海的另一处宅第。
看过一些关于康有为的资料,说是康有为在上海寓居期间,一些晚清的遗老遗少身着长袍马褂络绎不绝地前来拜访,以一睹康圣人的风采为荣耀。隔着玻璃翻拍成功,这是我在康有为故居拍得最好的一张照片。
这些家具肯定价值不菲
故居内的客厅。这组清代家具异常精美,均为螺钿红木所制。螺钿系指镶嵌在家具上的贝雕。
记忆中这尊雕像高约一米
客厅里摆放的雕塑,这是康有为从欧洲带回来的,据说是罗马教皇安敦的雕像。
故居内介绍康有为生平的展板
故居内的展板介绍了康有为的生平。从出生到去世,内容比较详尽。
展板制作得很精美
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康有为故居,谱写了一曲中国近代史上的热血悲歌。
如果说这是一部大戏,康有为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主角。
可以说是图文并茂
1898年,光绪皇帝采纳了康有为变法图强的建议,发布“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正式揭幕,历时103天,变法失败。
展板之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绝命诗中的两句,至今读起来仍然令人荡气回肠。
百日维新失败,谭嗣同等六名维新派骨干在北京菜市口被处决,史称“戊戌六君子”。
展板之一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出亡海外16年,游历四大洲30余国,行程60余万公里。
展板之一
流亡期间,康有为考察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的那部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同书》,就是成书于流亡时期。
展板之一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回国。这一去一归,南海先生的人生戏剧出现了重大逆转:去国时,他是一个推动历史前进的维新领袖;归国后,却变为逆潮流而动的保皇者。此后的多年,康有为依然活跃,所做的一切,只主要围绕“力主立宪、尊孔保皇”这八个字。
弟子徐悲鸿笔下的康有为
上面照片局部放大。这张康有为的画像作者是大画家徐悲鸿。
与刘海粟一样,徐悲鸿也是康门弟子。
由此看来,当年坊间称康有为“康圣人”,并非完全出于戏谑之意。康有为门下弟子除了徐悲鸿、刘海粟,还有一位名气不小的女弟子,她就是近代书法家萧娴先生。
展板之一
凡圣之间,有时只在一念之差。去国和归国,成为康圣人一生的分水岭。
流亡海外之前,康有为是一位勇猛的斗士;回国后,他变成了一名饱受诟病的凡人。
回国后的这段时间,关于康有为的行止多是负面消息,关于他的八卦新闻也不少。
圣人的光环蒙上了尘埃。
展板之一
1917年,为了拜见晚清第二代恭亲王溥伟,康有为第一次登临青岛。
青岛的风光让康有为流连忘返,加之有很多晚清的遗老遗少都居住在此,于是产生了寓居于此的想法。
展板之一
初来青岛时,康有为还想有些作为,有意在青岛创办一所大学,以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但是没有如愿。
1931年3月31日,康有为在青岛逝世,安葬在他生前他亲自选定的李村象耳山墓地。
康有为的书房
故居内的书房。
康有为的书法
故居内陈列多幅康有为的书法。
康有为的书法在书法界是有一定地位的。有评价说,康有为的书法是难以摹拟的,如太白之诗一样不可学。入乎其内不易,而出乎其外更难。不是难在书法本身,而是在于一种独特的气质与禀赋。
南洋鳄鱼标本,照片让我拍糊了
故居内的展柜里,有许多康有为从国外带回来的小玩意。因展柜玻璃反光,所以只拍了几张。
上图为康有为从国外带回来的南洋鳄鱼标本。
手艺真不怎样,拍摄技术不稳定
耶路撒冷圆顶清真寺模型。
这水平也许这就是我的正常发挥
伯利恒握笔盒。
左下角的小书屋有很多好书,可惜口袋钱不多
可能有人会说:你貌似知道得不少啊。其实没人这样说,我这样想纯粹是自作多情。
在故居一楼右侧,有一家小小的书屋,里面多是一些与青岛有关的图书。我在这儿买了一本彩色的《山海之间的诗意栖居——青岛文化名人故居概览》。
好多事情都是在这本书中得知的。
据这本书记载,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很多,小鱼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曾经在青岛居住过的文化名人,除了我前面提到的那几位,还有老舍、王统照、萧军、萧红、舒群、宋春舫、杨振声、王献唐、束星北等。
康有为先生手植的银杏树长得很高大了
在故居院内,有1923年康有为手植的银杏树。
九十多年过去了,这棵树依然枝繁叶茂。
银杏树下
银杏树下,有一对儿气质不凡的老夫妇正在歇息。
很显然康有为故居,他们也是与我一样的前来参观康有为故居的游客。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二位虽然年迈,但是从里往外透出一种说不清楚的气场,或者是气质。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他们是有学问的人。
果不其然,有一个带着娃娃的青年女游客与这对老夫妇交流了几句,一旁的我得知这二位原来是北大的教授。
几小时后,我在海滩又见到了这两位老人
把上面的照片局部放大。
品位、气质是内在的学识累积后的升华,学是学不来的。离开时,我曾在路边的从路边的窗玻璃上打量自己,怎么看都像一个收旧报纸和书本杂志的……
(2018年4月26日写于个人空间,2022年11月修订)
公众号:阿哲项目网
站长微信:lovemea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