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李庆林
云台山位于莱芜区牛泉镇,南连夹谷峪,海拔578米。远望其山,似龟形,故又名龟山。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龟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宛若龟形。又名聚圣寨。”因主峰顶为平台,山势又高,山间常有雨雾缭绕,所以又名云台山。
▲图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云台山是省级森林公园,四季松柏郁郁葱葱。春天,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夏天,溪流飞瀑,景色迷人;秋天,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山顶远望,泰莱平原、汶河西流,一览无余;近观百丈崖下鹁鸽楼水库,一汪碧水,似一块绿色宝石,莹莹闪烁。
▲云台山春景 || 图源:阳光戊土
▲云台山夏景 || 摄影:李庆林
▲云台山秋景 || 图源:朗逸1060
云台山传说是泰山奶奶的行宫所在地,所以当地人称“小泰山”。山上庙宇、景点都是仿照泰山建筑命名:自下而上建有红门、中天门、南天门,山顶亦叫玉皇顶,并建有泰山奶奶行宫碧霞祠、玉皇殿。从红门登山,需攀爬500余级石台阶,包括“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还十八”的十八盘。
▲图源:新莱芜
▲ 图源:朗逸1060
谢过台。位于云台山山顶,是山上最著名的遗迹。巨石高1.5米、面积10余平方米,一侧上端刻有谢过台三个大字,相传为春秋时期齐景公和鲁定公所立。当时山下圣井一带战争频繁,后经孔子从中斡旋以礼胜齐促成双方握手言和,齐国决定交还所侵鲁地——汶阳之田。前500年,齐景公和鲁定公会盟于云台山南面的夹谷峪。盟约签订后,齐、鲁二公携手登临云台山顶,瞭望辽阔的汶阳之田,感慨万端,遂将近旁巨石定名为“谢过台”,对此次会盟及其成果以志纪念。
▲图源:新莱芜
和尚洞。位于云台山北面的半山腰上,由外洞和内洞构成,外洞向西稍偏北,沿口高7米,宽12米,深4米。洞内正上方是内洞洞口,高约1.4米,仅容成人单人通过。洞内蜿蜒曲折,高低不平,洞深未知。相传古时有一个和尚在此洞常住修炼,故称和尚洞。
▲摄影:李庆林
和尚洞是中共莱芜县委诞生地。1932年秋,中共莱芜县委在此成立,21岁的刘仲莹被选为县委书记,从此揭开了莱芜革命的新篇章。并且刘仲莹是云台山下鹁鸽楼村人,该村开展革命斗争较早森林泰山,发展党员较多,群众基础好。现村中有刘仲莹故居。
▲刘仲莹故居 || ▲摄影:李庆林
▲摄影:李庆林
云台山庙会。相传,泰山奶奶(碧霞元君)曾在云台山驻足,看到此地山清水秀森林泰山,高耸峻峭,酷似泰山,就在此修建了行宫。为纪念泰山奶奶,民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此举行庙会,是莱芜境内持续时间最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庙会。
▲图源:新莱芜
云台禅寺。位于云台山主峰西面山坳里,此处山路蜿蜒,古树参天,十分幽静。据史料考证,云台山古为佛教名山,佛教活动历史悠久。目前云台山仍遗留有云台寺残碑、吕家楼石佛洞等。山中近年寻获伏虎庙创修碑、地母庙创修碑等,关帝庙、观音殿以及宫观遗迹仍存。
▲云台山怪石 || 图源:朗逸1060
▲山顶石寨 || 图源:朗逸1060
▲云台山雕塑小品 || 摄影:李庆林
云台山山高峰险,怪石嶙峋,形象逼真地构成许多自然景观。从和尚洞处看云台山,主峰像卧佛,东西各两块巨石,则酷似坐佛和立佛,被喻为“三佛石”,此所谓“三佛斗法云台山”。
▲云台山山顶建筑 || 图源:朗逸1060
此外,还有“快活林”“落金窝”“神泉子”“梳妆台”“舍身崖”“卖饭棚”“仙人洞”等景观,自然景观融入美丽传说,别有一番情趣。云台山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山,现在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大市民喜爱的休闲胜地。
文字来源 ‖ 《莱芜印象——绿水青山》
公众号:阿哲项目网
站长微信:lovemeaAZ